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请不要责怪董书恒的时代代入感太差,他就是个屌丝气十足的渣男。
    十九世纪中期的满清,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却每次都要矫情一下。
    天生不是做种马的料。
    情商太低,差评!
    御女无道,差评!
    次日,天还未亮,一队马车匆匆离开了总统府。
    江宁的街道上一片寂静,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城市绿化。
    城内大街上是光秃秃的石板路。
    马匹踩在上面发出“哒哒哒”的声响。
    两边都是商铺,只有商铺门檐上伸出的幌子,让空旷的街道显得不是那么的单调。
    董书恒透过窗户的缝隙打量着江宁城。
    嗯,有机会的话得搞点绿化。
    偶尔能够看到街角的早点摊子上飘起的阵阵白雾。
    江宁人喜食馄饨,每次食用都喜欢在汤中加入店家精心调制的辣油。
    冬日里喝上一碗,不管天气多冷都能够浑身暖和,驱走一身的寒气。
    不过,董书恒已经吃过早饭了。家人们知道自己今天出发,都是早早的起床。
    一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早饭。
    早饭是厨房做的馄饨。
    ……
    昨天晚上,董书恒将吕飞燕的事情托付给了魏玉珍。
    让她代为转告母亲和其他二女。
    渣男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坐在马车中的董书恒在思考着自己的这次太行之行。
    日理万机的大总统董书恒自然不是仅仅去看女人和儿子那么简单。
    太行对他对淮海军都非常重要。
    后世的中国地图就像是一只雄鸡。
    打开你手机上的gd地图,用你的中指和大拇指轻按在上面向中间划动,说出低头族的神秘咒语:“小小小……”
    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里是华夏的心脏。
    那贯穿太行山脉的一条条通道,就像是流经心脏的血管一般。
    这里北上是蒙古草原,而且是水草最丰美的察哈尔。
    往东是华北大平原,是中国北方的精华之地。
    往南是河南,那里是中原腹地,人口大省。
    往西进入山西盆地,联通关中。
    这样的地方除了耕地稀少,其他似乎都是优点。
    当初董书恒想到在这里安下钉子的时候,是因为他记得这里有抗击倭寇之时最大的根据地。
    无数的神剧都是以此处为地点背景拍摄,哪怕是小白都应该知道这里。
    车队来到了江边码头,江面上雾气缭绕,看不到两对面,一支内河水师船队已经等在了码头之上。
    这是内河水师的船队。水师司令张强带着人在码头上等候董书恒。
    警卫团已经登船完毕,他们昨天晚上就住在城外的军营。已经先行一步到达码头。
    “报告总统,运河水师已准备完毕,请您登船。”见到董书恒在内卫的簇拥下下了马车,张强赶紧迎了上去。
    “辛苦了。”董书恒回了个军礼。
    他今天穿了一身笔挺的正装。
    现在这种类似于后世中山装的正装非常的流行。
    最早由淮海军的常服改成了了军政府的工作服,然后又传到了民间。
    那种衣冠禽兽的满清官服早已经被淮海军抛弃。
    现在留了断发,穿上短装之后,董书恒对自己的样貌更加的自信了。
    加上上期了以来形成的上位者气质,让人油然产生亲近之感。
    董书恒上了自己的汽船,这艘船是专属于董书恒的座船。
    这艘船改装了新式的蒸汽机,可以在水中跑出极快得速度。
    董书恒的这艘快速汽船没有什么攻击力,但是逃跑的速度绝对是一流。
    船上的生活设施齐全,堪比游艇。这也是董书恒为什么选自坐自己的快速汽船。
    上船之后,董书恒补了一觉,昨天晚上折腾的不轻。
    醒来之后已经到中午。
    船队已经沿着运河到达了淮安府。
    董书恒来到甲板上透透气,魏玉祥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河道两岸的农田都种上冬小麦,一望无际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水师通行,商船避让,一路畅通无阻。
    在运河上,水师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前进着。
    董书恒这次出来的时间不长,所以中途董书恒并不准备下船。
    只能在船上看看两岸的变化。
    淮安府以农业为主,这里没有什么重工业。
    董书恒看到的大多是农田。
    很多河边的农田都是修整河堤之后新开辟出来的。
    修整河堤时挖出的河泥就是这些新田的上层。
    所以这些田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非常好,行垄之间露出的土壤都是黑黝黝的,跟其他地方的黄土截然不同。
    大片的农田的中间,每隔一段路程就能够看到一个村落。
    这两年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淮海军减少农税,废除丁税以及徭役。
    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分地的政策大大增加了农村自耕农的数量。这些人才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当然淮海军的农场也变相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农场的种植理念可以带动周围农民农业技术革新。
    要知道,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能力进行农业研发,地主倒是有能力,但是不会去做。
    另外,普通的农民一般也不会尝试新作物的种植。所以像玉米、甘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传到中国几百年了,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
    但是农场却能够整合资源去做农业研发,去尝试新作物的种植。
    到了后世,中国的农村再次尝试推广农场化种植,就是因为这种种植模式确实比分散的小农模式要更加高效。
    等到以后工业化布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董书恒还是准备推广农场化种植模式。
    以后哪怕灭了满清,淮海军的农场还是要继续发展下去。而且董书恒还会支持更多的个人建立农场。
    耕种土地以后会有很多,很多!
    到了徐州之后,运河两岸就能够不时的看到高高的烟囱,烟囱里连绵不断地向外冒着黑烟。
    在后世这意味着环境污染,一般只有在落后的地方才有这样的工厂。
    发达的地方早以将这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淘汰调了。
    人们看到了之后总会忍不住表露出鄙夷的神色。
    但是现在,这些烟囱在董书恒的眼中却是充满美感。
    这代表着工业的力量。这些重工企业就是淮海军搞工业化的基础。
    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煤炭和钢铁的产量都还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表现。
    在工业能力的排名中,这两项指标占有很大的比例。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我们还就钢铁产量,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
    现在江苏徐州和江西萍乡是淮海军的两大产煤基地,萍乡的煤矿还在起步阶段,徐州的煤矿已经走上正轨了。
    另外这里也是淮海军的主要的钢铁产区。
    同时,这里还有一些铸造厂,大型机械制造厂。淮·克集团的第一个铁路机车制造厂也建在这里。
    船队继续前进,董书恒远远地看到一个钢架铁路桥横跨运河。
    这座桥上通过的是连接徐州和海州的铁路,徐州的产的煤矿和铁矿可以通过铁路运到海州,直接到达海边的港口。
    该铁路在海州有一条支线直通港口。
    在淮海军的铁路体系中,徐海段较早完工通车。
    从徐州往南,这条铁路延伸到凤阳府,也就是后世蚌埠的所在地,然后到达庐州,接着往东南直达浦口。
    从海州往南到盐城、大丰、东台、高邮、扬州浦口。整条铁路绕着江苏安徽转了一圈。
    董书恒想在长江上建造铁路桥的设想还在设想阶段。
    目前实施起来还有困难。
    现在淮海军在铁路建设上只能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要是董书恒没有记错的话,前世再过一百年,才在武汉出现第一座跨江大桥。
    过了徐州就到了山东境内,在山东靠近运河的地方是淮海军的天下,当地虽然还是清廷的官员。
    但是在桂中行的运作下,靠近运河的城市,基本上是青帮的地盘,当地的官府基本上不敢过问运河之事。
    淮海军的运河水师正常巡视这里,当地官府只当视而不见。
    谁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爱管闲事的人,出门之后容易遇到厄运,不是淹死就是被马车撞死。
    一进入山东的地界,明显的就能够看出差距。
    从运河两岸的村子里的房子就能够看出来。
    中国的老百姓吃饱穿暖了之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如果是家住农村的人,对这点的感受会很清晰。
    不过山东的百姓生活的也没有董书恒想象的那么差。
    山东的新军这一年多确实为维护山东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山东境内的匪患基本消除。
    只要不是乱世,百姓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怎么着都还是能够活下去的。
    就怕天灾、人祸双双而至。
    那样百姓才会真的没有活路。
    另外,淮海军不遗余力地从山东当地移民到远东。
    也减少了当地的人口压力,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即使土地兼并,老百姓也还能够过得下去。
    因为地主出租土地,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商业行为。
    当地少人多时,老百姓为了活命能够种上田,只能答应地主苛刻的地租条件。
    现在淮海军移民,可以说是给大家增加了一个选择。
    你地主定的地租要是高了,那我么就去报名移民,至少能够吃饱饭,背井离乡就背井离乡呗,总比饿死要好吧。
    地主要是地租太高的话就招不到佃农,光靠自己可是种不了多少土地的。
    因此移民这种事情越到后面就越困难。
    不过董书恒还有后招:一个就是等上两年,安排移民反乡探亲。
    董书恒前世的村子里,很多人出去打工了混的好了,回到村子里面一显摆。
    等他再次离开村子的时候就会有一帮子人跟着一起出去。
    所以城市里的打工者都有一种扎堆现象,一个行业、或者某个工厂的工人往往会出现来自一个地方的情况。
    等过上两年,移民们的生活安稳了之后,淮海军可以让老移民回去拉人。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武装移民,直接将军队开过去,然后就在当地改成建设军团。
    这个跟现在的从农场中抽调职工移民差不多。
    船行至山东临清州,正好是凌晨时分。
    董书恒他们下船换马。
    携带的物资大多放在那些有着巨大轮子的军用马车之上。
    董书恒他们准备直接纵马穿过直隶的正定府,大概就是后世的石家庄。
    他们的目的地是正定府西面的井陉县。
    哪里是淮海军在太行山的东南面大本营。
    驻守在这里的是太行纵队的第二团。
    这个团之前的编制是骑兵,一路打到漠北的就是这个二团。
    到了漠北后二团改编为骑二旅。这个二团的编制就空出来了。
    现在这个二团是新组建的,是一个纯粹的步兵团。
    因为井陉这个地方位于直隶的最南端,防守的压力最轻,因此才会把重建的二团放在这个地方。
    太行纵队的布防自然是会上报到淮海军的总部的。
    所以董书恒知道从哪里可以最快找到吕飞燕的驻地。
    在河北的平原上两千人的军队纵马狂奔。
    即使是清军知道了有这样一支马队,也没人敢出来过问。
    他们只会牢牢地守住城门,猫在城门后面,然后向上汇报。
    这里离着河南很近,有时候还会有捻匪过来抢劫。
    夜晚看不清楚,清军只会以为是越境的捻军。
    太行纵队有的时候也会对外面主动出击,惩治一些不良的地主恶霸。
    清晨,天刚刚亮,董书恒就发现周围的山越来越高,越来越多。
    看样子已经到了山区。
    外表憨里憨气的潘起亮来到董书恒的身边报告道:“总统,按照地图上的标注,前面两公里处有太行纵队的前沿哨所。”
    太行纵队这两年已经跟清廷地方上形成了默契。
    太行纵队在太行山脉周围的险要处设置碉堡哨所。
    只要清军不进攻太行纵队,太行纵队也一般不会攻击山外的大城池。
    两者之间渐渐形成了一条双方默认的分界线。
    “起亮,你派人去前面接洽一下,我们没有事先通报,免得产生误会。”
    “是总统。”
    潘起亮离开去安排,警卫团原地修整一会儿。
    大家虽然穿着军大衣,但是在战马上狂奔,还是冻得手脚僵硬。
    董书恒跳下马,摸了摸大黑马的额头,以示安抚。
    马跟很多宠物一样,有的时候需要主人的肢体接触来培养感情。
    大黑马打了一个响鼻,董书恒从挂在马鞍上的小袋子中抓出一把黄豆放在手心。
    大黑马很自觉地扭过头,嘴唇翻动一下子就将黄豆卷到了嘴中。
    “哼,吃货。”董书恒笑骂道。
    一旁的魏玉祥双手扶着腰,扭来扭去。
    “玉祥,怎么了?这就吃不消啦?”
    “我可是读书人,怎么能比的上这些粗鄙的武夫呢!”魏玉祥开玩笑说道。
    “真男人可得有个好腰,哪家姑娘会管你是文人还是武夫?”董书恒跟这个二舅哥经常开这种玩笑。
    大家心照不宣,从没有因为魏玉珍夹在中间而感到不好意思。
    “你呀,以后多骑骑马,保准让你受用无穷。”
    哨所的士兵不敢擅自放人进山,回话说要向上上报。
    所以董书恒他们还得再等一会儿。
    董书恒索性让潘起亮安排士兵原地修整,吃个早饭。
    这里已经是太行纵队的地界了,也不用担心被清军发现。
    行军锅被支了起来,炊事兵在锅中加上水。然后找来木柴放在锅底烧了起来。
    水开了之后,士兵们将自己随身带着的方便面饼、调料包、紫菜干一股脑放了进去,不一会一锅面煮好了。
    大家就在锅边用筷子将面挑进自己的餐盒内,再用勺子浇上一勺子汤。
    趁着热吸溜吸溜地吃了起来,有的人怕烫,吃到嘴里还要张开嘴巴哈一口气。
    “总统,您的早饭。”魏玉祥走了过来,帮董书恒也打了一份。
    还别说,很久没有吃泡面了,看着士兵们吃的这么晶晶有味倒是有些馋了。
    过了大概一刻钟。
    “哒哒哒……”一阵马蹄声响了起来,十几名身穿黑色制服的太行纵队官兵,策马奔驰而来。
    警卫团这边立马有一个班的士兵上马迎了上去。
    对方减慢马速停了下来。
    这时,董书恒已经认了出来,对面为首的一人正是二团的新任团长徐岳。
    这些团级以上军官任职以前基本上都跟董书恒单独见过面。
    “起亮,那是徐团长,让他们过来吧。”
    潘起亮赶紧过去招呼了一声。
    徐岳他们这才牵着马小跑过来。
    徐岳长着一张国字脸,身材不高,身体看起很壮实。
    “总统好,徐岳小跑过来,恭敬地敬了一个军礼。”
    “嗯,你辛苦了,早饭吃过了吗?”
    “报告总统,卑职已经吃过了。”
    “好,等一下你安排好团里的事情,带着我们一起去吕司令那里。”
    董书恒这次过来,没有提前告诉太行纵队自己的行程。
    有徐岳带路的话就省下很多麻烦了。
    ps:五千字大章有零有整,这章的开头是写给读者老爷们喷的。嗯,可以喷主角,不要喷作者,就这样!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 四合院:刀劈易中海,院里谁不服 四合院:入编情报处,家父镇国级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综漫:不老不死从鬼灭到横穿万界 原神:开局天火自裁 龙珠:我把左臂赌在了未来 农门肥妻要翻身 朕实在太难了 帝逆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