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氏有女,取名‘知微’,意在‘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虽然张麟自己如今好不容易才升到了五城兵马司、北城兵马司副指挥,只是正七品的大芝麻官。

    但因为夫人仝氏的要强,他最起码在名字上,都对自家孩儿们颇有展望。

    长子张昶,次子张旭,三子张升。

    如今幺女名为‘知微’,更是希望她能有大才。

    因为马皇后的缘故,如今明朝女子也同样受重视,无论是嫁进高门官宦之家也好,还是能通过选举进宫为女官也好,都是一份体面的出路。

    少看、多听、多做,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便是他对这襁褓孩儿的期待。

    毕竟,他可没这本事。

    如今能得兵马司一副指挥,那都离不开仝氏的支持。

    张麟受《九尾真经》的影响,便有了一大男的、坐在水灵灵大眼睛婴儿旁边,自言自语的不停的说着自家的背景。

    仝氏(tong)是河南、山西、湖广三地能排上前五的商贾之家。

    因着与山西盐池有些小关系,家境富裕。

    但商贾终究是商贾,其家中小女,要么为大家妾,还有着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风险。

    要么为小门妻,说的就是他这样,长得风流英俊、却清贫的寒门小官。

    全要仰仗夫人照顾,虽然他官职不高、俸禄少,但是过得却不比朝中大官要差。

    只是不露富,为人低调,时而请同僚或上司吃几顿酒,富裕都藏在里衣里。

    啊~那蜀锦做的里衣,当真是软和。

    “……”

    张知微深吸一口气,将这开始叨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张麟打发掉了。

    有些人当不成大官不是没有理由的,张麟这样的、要是靠自己……

    罢了,不去做他想。

    他的菜有菜的好处。

    有了张麟的‘口供’,再结合她简单翻过的史书,对现状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计划和认知。

    基本不需要太作修改,张麟的口供肯定了她对局势的猜测。

    身份上,张氏门第弱,这在九龙夺嫡中是弱项,但放在五龙同朝的世界中却是强项。

    朱元璋的嫡子们,各个娶的都是功臣之后,高门嫡女。

    可孙子们,却突然掉了队。

    哪怕是朱元璋因为朱标死后而捧在手心里的朱允炆,他配的太孙妃也是五品大理寺少卿之女。

    按照记载,这位少卿如今任职大官署正,还在职场摸爬滚打中。

    太孙如此,其余孙子更是得避讳。

    所以张氏就这样,不温不火的便好。

    五城兵马司,管理南京城内的治安,属文官而非武官。

    其地位和工作和知县类似,但却是更为鸡毛蒜皮一些。

    这种地方鱼龙混杂,乃是打探情报的不二之选。

    所以,张麟就这样在仝氏的指导下,慢慢经营人脉、凹人设就好。

    想要谋取生路,自然有很多的办法,仝氏这一商贾出身的家世不就很妙吗?

    仝氏虽为商贾,但家教优良,其重男轻女的思维不多。

    毕竟商贾要出头、在某种意义上还真得靠女儿。

    仝家的教育理念很到位,如是培育出了一位在英宗时期赫赫有名的数学家也是必然了。

    商路可以慢慢走,如今明朝以南京为首都,主南方经济发展,朝中大多为南方官员。

    这种生态虽畸形,但自古江南富裕,仝家的产业也该往南方走走了。

    开拓商路难。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而五城兵马司……正好就是小鬼。

    不当皇商、只是小小的牟利一波,将自江南一带、沿途南京、河南路过山西,再最终抵达北平,这样一条商路打通。

    首先受益的便是靖难之役中会有一条完善的补给线。

    先打哪、再去哪,然后拿下哪里会有些什么。

    粮草完全可以先几年行。

    其次便是迁都北平后的首都主场优势。

    不过这一路走来,对手肯定只多不少。

    不能求垄断,只求稳妥、安稳,徐徐图之便好。

    贪心,可就要被鬣狗分食吃掉了。

    运气很好,张氏出生在洪武十三年春二月十四日。

    操纵着这一家,慢慢做着准备就好。

    《九尾真经》的操纵不似提线傀儡,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算有同为筑基期的修仙者,只要神识不是她的双倍,就无法察觉盘旋于凡人脑内的白雾。

    张昶如今年十二岁,张旭年十岁,张升年五岁。

    都是该努力学习的年纪。

    头悬梁、锥刺股,好好科举,只图妹妹带带算个什么本事啊?

    ……

    《五龙同朝》与《九龙夺嫡》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明牌打的。

    至少经过张知微的观察,她是这样觉得。

    首先朱标这位最强皇太子,不出意外的是被众人抛弃了。

    张知微不知道其他任务者抛弃他真正的理由是什么,而张知微的理由却是有两点。

    第一点,救活太麻烦,而且还是容易嘎。

    这里就要提,那些年用着神识光速吞噬书籍摄取知识那些年分析出来的结论了。

    老朱这么一家,都有着遗传疾病。

    这份疾病会导致体弱,从而衍生出心脑血管疾病,这份疾病便是暴毙或英年早逝的病因。

    小八,朱元璋,是最为长寿的七十一岁。

    他的死因翻看残存的太医记录档案,可以被归结为,长期疲劳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也就是说,若是小八放轻松一些,他指不定更能活。

    小八与马皇后的基因相结合,产出了的朱标与朱棣。

    朱标体弱是隐藏于内的病,洪武二十三年得了背痈,因脓疮感染破坏了体内的免疫系统日渐体弱,遂在洪武二十四年只因风寒高热而一病不起,寻遍名医均无好转,洪武二十五年医治无效病逝。

    朱棣于三天内得病暴毙,推测是由作战疲劳、抵抗力下降导致高热,而后诱发了心脏病或脑溢血而死亡。

    简单来讲,还是心脉弱。

    不然,Judy和小八一样,都是能继续活的健康类型。

    而同样的似风寒高热、寻遍名医一病不起,以及各种脉象显示,朱标其实就是朱棣的前瞻版本。

    只不过朱棣身板子好,马背上打出来的护甲就是比太子爷硬气一些。

    朱高炽的过度肥胖首先就是一种病,肥胖必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他的死法和朱棣一致,所以一定是心脏病或脑溢血。

    朱瞻基同样如此,脑溢血不会立刻死亡,只是挺不过一年罢了。

    朱祁镇亦然,只不过多了一种脚气病的可能,兴许是从瓦剌那边传过来的也说不准。

    自瓦剌留学生以后,明朝的心脑血管疾病索命才算是告一段落。

    由此兴许可以证明,朱祁镇的猪脑血脉强悍,也解释了为何大明会一蹶不振。

    开玩笑的。

    翻了一大圈,张知微觉得‘复活吧!我的朱标!’太麻烦了。

    心脉弱,灵力注入得便要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虚不胜补,本就有疾的心脉突然爆裂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然后,费了这么一番功夫,她张知微救活的,就是一位手握大权、说一无二、和她政见不和的太子爷。

    日后便是要造这样一位皇上的反。

    她图啥呢?

    由此便延伸出第二点,政见不和。

    朱标是一位仁君,都说他要活着就没有朱高炽的美名了。

    那他就更得死了!

    能被评判为仁君便意味着重儒,重儒便意味着任用文官。

    如今天下刚刚太平,能有资格当文官的都出身富庶江南、或再往南。

    偌大个中国是只有南方吗?

    如今南方官员自立门户,更是自称‘汉家正统’,将那北方的汉人称之为‘胡汉人’。

    更极端一点的,此时的部分南方勋贵风势认为,北方的汉人都是杂种,其所生之地也是夷狄之地,跟他们华夏扯不上半点关系。

    与此同时,朱元璋为了加强对边境的管控,他在内蒙开平、东北大宁等地设置了很多的卫所。

    可边境苦寒,再加上常年战乱,北方将士基本做不到自给自足的,只能依靠南方供粮供养。

    所以在南方人看来,北方就是一个累赘,就是一个趴在他们南方人身上的水蛭。

    本就是对立了已经上百年,如今更是要独立、要分裂。

    这……在张知微看来简直是疯了!

    这哪里只是要开历史倒车?

    由商周,及秦皇,至汉武,经唐宗等历代汉人共同缔造起来的华夏大一统汉民族观念尽数付之东流,汉民族这一观念摇摇欲坠。

    这是发癫!

    这不是她张知微个人的‘臆测’,这是基于有历史凭证后的结论。

    为了甩掉这些累赘,南方官员以黄某为首,开始撺掇朱允炆削藩、拆撤卫所,侵吞北方学子的科举份额,加重北方百姓的赋税。

    这些律法一应都被颁布了下去。

    而后在朱棣意欲迁都北平的时候更是接连反对,在朱高炽登基之后无限度的支持他迁回南京。

    好在朱棣独断,好在朱高炽早死,好在朱瞻基没有听话。

    不然东亚大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现在的东欧,一个同文同种的罗斯族分成几个族,四分五裂,相互征战不休。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重生后:总裁把我宠上天! 团宠真千金她是陛下白月光 五分之一的死亡游戏 魔头两万岁 与琴女姑娘的卿卿旅程 扶泠纪春 流产后,渣总跪在雨中说他错了! 诱爱撩惹:叔叔破戒缠宠我 抗日之血仍未冷 长生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