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零一小说wWw.db229.Com】,热门网络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终于三十万字了,激动人心,我觉得自己又过了一个坎。

    每一间寺庙,每一座道观,皆有一位前贤,令破戒和张如尘如同求学的寒窗学子,不断地去聆听佛法、道法,吸引其中的精要,完善自身,或领悟,或成长。

    这时,破戒进入下一间寺庙,上面的匾额写着八个字: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庙中,一老僧正在抄录佛经,佛经名为《佛国记》。

    破戒双手合十,问道:“佛友如何称呼?”

    老僧看到来人,放下手头的活,同样双手合十,道:“老衲法显。”

    破戒点头,原来是着名的法显大师,于是他行大礼,也同样做了自我介绍,“贫僧法号破戒。”

    为什么说是着名的法显大师,因为他在已过花甲之年的62岁从长安出发,穿行大戈壁,经西域三十余国,过喜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历经14年,于412年到达山东半岛的青岛崂山。他不仅带回梵本佛经数十种,译经数十卷。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旅行记《佛国记》。后人评说法显之所以能完成如此艰苦卓绝的旅行是因为:一来他有志,志在求法,有志必诚;二来他诚心,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三来他有胆识,虽临必死之境却能不顾安危,百折不挠,实为难能可贵,是为后人叹服。

    当然,以上是后世经书的记载,破戒之所以知晓,是因为,当年,法显大师途经喜马拉雅山,曾拜访过大乘佛寺,留下画像以及他的佛法,不曾想,再次竟能见到,还能与其论佛法。

    破戒想了解当年的情况,便问道:“大师为何当年已是高龄,还要西行求经?”

    老僧法显双眉修长,为破戒讲了个故事。

    东晋隆安三年,那一年,法显六十五岁。

    在那个时候,戒律经典缺乏,佛教教徒无法可循,从上至下,僧侣穷奢极欲,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失了佛性。这让法显意识到,必须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但靠他自身显然是力不从心,因为他的佛法有限,无法教化他们,于是,那一年,他做了一个决定,西行求经。

    西行求经,说来简单,实则艰难,一路艰辛,无法言喻。

    他们遇到漫天风沙,历经冰天雪地,走过悬崖峭壁,跨越山川大河,只为西行取得真经。

    当他们到达龟兹国境地时发现,原来,这些佛国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无奈,他们只得继续西行,寻找上乘佛法。

    出发时,他们是四人,但途中有人因劫难而去世,有人流连美好而留下,最后只剩下他一人继续西行。

    他所拥有的古籍记载,西行路上会遇到很多佛国,但当他走到地图上显示的地方时,昔日风景早已消失,他想找寻的佛法自然不见踪影,无奈,他只得上路,一路西行,不求取到佛经不罢休。

    上了年纪的他早的很慢,但他不曾放弃,也不曾松懈,每日日出而行,日落而停,如此反复,数年之后,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师子国,也就是僧伽罗国。

    此国有纪念佛来此渡化恶龙的大塔,有无畏山僧伽蓝,有前王从印度取来的贝多树,有声名远扬的佛牙。在无畏精舍东四十里,有跋提精舍,有二千和尚;城南七里有摩诃毗诃罗精舍,和尚三千人。这里的国王笃信佛法,因此佛教非常兴盛。法显在这里听到天竺道人诵经,内容讲的是佛钵,他落泪,他终于找到了他想找的‘佛理’,于是乎,耗费两年时间,他终于将‘佛理’写成,而后再次历经劫难,终于将真经带回国,自此以后,佛法盛行,戒律森严。

    可以说,后世佛教不断,法显是大功劳者。

    听罢,破戒起身行大礼,“贫僧替世间佛者谢大师,若非大师诚信,后世无佛。”

    老僧回礼,并未居功自傲,仍是平静的说道:“老衲只是做了该做之事,无愧于心,若是不为,有愧于心。”

    破戒点头,再次恭敬道:“大师之心,至真、至诚、至善,为我辈之楷模。”

    回归主题,老僧法显问道:“何为诚心?”

    破戒答:“诚实坦然之心。”

    老僧法显继续问:“何为真心?”

    破戒答:“真实无垢之心。”

    老僧又问:“何为善心?”

    破戒答:“有感而为之心。”

    最后,老僧看着破戒的眼睛,问道:“若有人对你不诚,不真,不善,你如何为之?”

    破戒虽然双目失明,但却如同可见,与老僧对视,严肃道:“以我诚心,以我真心,以我善心,待他、爱他、为他。”

    结果老僧一笑,问:“那你还有甚疑惑?”

    破戒笑了,回答:“多谢大师传授。”

    在破戒离开寺庙前,老僧送了他一句话:“水滴穿石,贵在坚持。”

    ??????

    而此时的张如尘正在一座道观中,与一个手持羽扇,身穿八卦衣的老道在认识。当然,这个老道,是黑发,年纪上相对于其它老道来说要小上一些。

    “贫道武当山张如尘见过孔明先生。”张如尘双手作揖,恭敬道。

    坐在对面的老道将手放在张如尘手上,示意他不必如此,都是道家子弟,没那么多规矩。

    看着眼前之人,张如尘心中有些激动,因为此人名头实在太大。

    孔明先生,何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他不是儒家吗?当然不是,他是根正苗红的道家子弟(不信可以百度)。

    其实后世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诸葛亮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虽隐居卧龙岗,却遍观天下大势,料事如神,时出锦囊妙计,设坛做法借东风、夜祭北斗,加上他的诸多经典故事,自然是极为推崇。

    但也有人说诸葛亮是愚忠,为什么这么说?说到这,就要扯到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就是刘禅。

    在影视中,都在骂阿斗,要不是阿斗,赵云用得着在长坂坡之战中七进七出?其实这时候阿斗是无辜的,那时他尚在襁褓之中,只是个刚出生的孩子,他有什么错?

    当然,之所以说诸葛亮愚忠,是长大后的他。

    阿斗自小便被立为皇帝,其为人不思进取,只知道吃喝玩乐,就算是诸葛亮倾尽全力,也是黯然神伤,心力交瘁,长久积郁之下,为日后的死结埋下祸根。

    诸葛亮再世时,没能教好阿斗,但是依然拥立他为王,因为阿斗是刘备的唯一血脉,为了尽忠,他选择扶持阿斗。而在诸葛亮死后,阿斗就彻底的开始了败家,直至将江山都败光。

    结果,后世将责任都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要么说是因为他有眼无珠,一直坚信阿斗会好起来的,结果事实证明,非但没好,越来越烂了。还有就是说,都是他的愚忠,拥立阿斗,导致后来阿斗败光了江山,总而言之,都是诸葛亮的错。

    其实,他有什么错?尽忠有错?作为一个臣子,难道他不应该尽忠?要知道阿斗是刘备唯一的血脉,他不用阿斗去拥立谁?

    也许,其实他也知道,阿斗是扶不起,因为人性这个东西,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自然看透阿斗。但是那时的局势令他只能拥立阿斗,为何?因为三分天下,蜀地并不安全,邻居不断地骚扰,让诸葛亮根本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再去培养一个新的皇帝,只能继续扶持阿斗,等到他统一三国,到时候再选择合适的人选继任皇位。但可惜,在五丈原之战,他没能熬过去,就此撒手人寰。

    当然,阿斗到底傻不傻,是真傻还是装傻,而诸葛亮是因病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逝,这个就不做猜测,看看史书吧。

    张如尘和诸葛亮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着一壶热茶,以及两个空杯。

    诸葛亮亲自为张如尘斟茶,而后碰杯,张如尘双手举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喝完茶,诸葛亮摇着羽扇,问道:“进来时可看见门上匾额写着什么?”

    张如尘点头,答道:“静竟敬净。”

章节目录

免费都市小说推荐: 修真万年归来 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 乡村药农 我的神女姐姐很靠谱,要啥给啥 另一版的猫命长生 村村村村村村医 我是传奇之勇者无敌 我的系统带我穿越诸天万界 姐姐太撩,傻子医仙不装了 都市修真:神祝事务所